Erlang的Actor回顾:将消息转化为逻辑执行

Erlang的Actor:根据消息模式选择逻辑分支

在Erlang中,一个消息往往为一个元组,而一个Actor便会根据这个消息的模式,或者用更通俗的方式来讲,“结构”,来选择处理消息的逻辑分支。例如对于上面举出的例子,它的模式匹配代码便可能是:

 
 
 
 
  1. receive  
  2.     {chat, Person, Topic} ->  
  3.         ... % “聊天”逻辑  
  4.     {eat, Restaurant} ->  
  5.         ... % “吃饭”逻辑  
  6.     {work, Person, Job} ->  
  7.         ... % “干活”逻辑  
  8. end 

小写字母开头的标识符为“原子”,可以认为是一个常量,用于标识这个消息用来“干什么”。大写开头的为“绑定”,可以认为是一个变量(虽然不可变),用于标识这个消息“所使用的数据”。如果使用示意图来表示这个消息执行方式,则类似于:

 

如果收到的消息是{eat, {mcdonalds, 2}},则会执行“吃饭”逻辑,而执行时Restaurant的值将自动绑定为元组{mcdonalds, 2},而不需要任何转化或赋值操作。Erlang便是这样将一个消息转化为一段逻辑执行的。

【编辑推荐】

  1. Actor模型的本质: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
  2. 顺畅的使用C# Actor:另一个解决方案
  3. C# Actor的尴尬与F#美丽外表下的遗憾
  4. 看Erlang中Actor模型的执行方式和优劣
  5. Erlang面向分布与并发的编程语言
THE END